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英谈村,位于太行山东麓深山腹地,距邢台市70公里,路罗镇西8公里处。该村分为3个自然村庄,全村200户,620多口人。历史文人称赞是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该村自然风景独特秀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山清水秀,民风纯朴,有一川、三山、六岩、九沟、十八垴和“江北第一古石寨”之称。英谈古寨的寨墙也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寨墙。
英谈村位于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西部太行山深山区,此村有太行山崎峰雾子垴、和尚垴紧紧包围,有万亩山场古树参天,枝繁叶茂。传统的古建筑规模有4500平方米,至今保存完好。邢台县路罗镇英谈村被列入中国第一批传统村落。 英谈古寨是唐朝黄巢起义军留下的营盘,因当地方言中“营盘”与“英谈”读音极其相似,久而久之“营盘”就被村民叫成了今天的名字——英谈。
英谈古镇村民以路姓为主,共分为三支四堂,这四堂是德和堂、中和堂、汝霖堂、贵和堂。据说三支四堂鼎盛时,是当时顺德府的首富。
此处房子在建造时既有此石,因为石头上有鱼型,因此被保留了下来,房子依石而建,象征着年年有余,也体现出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技巧。
漫步在古镇当中,不时遇到淳朴热情的村民,为我们介绍英谈古镇的种种民俗风情。
每一处院落都在向游人无声的诉说着英谈村的沧桑。
相传这条石板路是当年老夫人为了选当家的少奶奶用的,因古代妇女多裹小脚,且石板路陡峭难行,只有行动大方,仪态得体的儿媳妇才能被选为当家少奶奶,掌家政大权。
英谈村三面环山,东面临河,山清水秀,环境优美,静谧宜人。英谈村靠山而居,依形营造,错落有序,层层叠叠看古寨,山寨如同在画中,所以有人说这里是世外桃源。 英谈村的民俗奇事 民俗奇事一,英谈人不信鬼神敬堂口。所谓堂口,就是路姓四堂。探查英谈历史,英谈村的宅院中没有农耕社会家庭中敬祭的各种神龛神码,而坐落在村中央的四大路姓堂口在人们心目中却充满了神秘和敬崇。逢年过节大家都到自己所属的堂口去献香祭祖,红白喜事由堂口主持人帮助操办,家庭纠纷由堂口主持人调解。堂口是英谈人的圣殿,也是村民血缘相传的链条和源泉。这种习俗在全国罕见,有人说这是当年黄巢起义军组织体系的孑遗,四大堂口就是驻在营盘中四位将军的支系,也有人说这是古代道教组织在民间的遗存。是与非,尚无定论。 民俗奇事二,家家有后门。按冀南民居风俗,四合院讲究进出只有临街的大门,认为宅开后门跑财招贼,而英谈村不仅家家院落开后门,且门开的与前门一样大,只是没有前门的宏伟和精雕细绘。仔细观察,无论前门或后门,每个门后左右都有一个直角型的墙垛。这固然是固门的需要,但在冷兵器时代,无疑也有着攻防掩体之效能。民俗有敲门而进之说,而英谈村只要家中有人就前后门大敞,客人可以畅通无阻。当地人笑谈,端着碗吃饭可以串遍全村的各家各户。笔者认为,农家院呈现的这种具有军事攻防功能的建筑奇观,不仅是出进方便,也是世人将其称为古堡的重要原因所在。 民俗奇事三,妇女喜好纳鞋垫。山区人注意保护脚力,粗麻纳底细针纳帮做鞋不罕见,讲究做鞋垫的地方并不多,英谈村妇女对此却情有独钟。串村走户常看到妇女们手拿鞋垫在飞针走线,形成一种罕见的民俗景观。本以为这种习俗与历史上这里曾是驻军的营盘有关。军人要行军打仗,亲人远行心连心,送双鞋垫既是古人表达情感的方式和信物,也是由衷的祝福和惦念。 民俗奇事四:石臼、石杵、石磨这些用具在今天的英谈村仍是举目可见的活景观。英谈人用它们捣豆沫、玉米渣熬粥,磨豆腐、拐米浆摊煎饼,尽管已有了许多现代化的加工粮面的工具,但英谈人仍固守着这些古老而传统的器具和生活模式,他们称这样加工的米面做饭香,与机器加工的滋味不一样。(河北旅游资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