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宋晓玉在庭审现场。 从20年前踏进省法院的那一天起,宋晓玉就抱定一个信念——做一名称职的好法官。为了这个信念,她给自己定下三条准则:公正勤勉、业务精准、慎独自律。寥寥12个字,奠定了她的人生之路。 20年弹指之间,宋晓玉在审判一线默默苦干,追梦成真——20年审结案件千余件,无一错案,超额200%完成工作指标,综合考核名列前茅。 枯燥的数字里,凝聚着宋晓玉一生信仰和半生心血。 到省法院的民商事案件,大多疑难复杂、社会影响重大,往往涉及几百人、上千人的生产生活,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审理这类案件,从法律业务到思想品行,对法官都是考验。宋晓玉立下一个原则:以“查明事实”为“依法裁判”的前提,秉承公正司法,确保案件质量,注重社会效果。 她审理过一起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引发的群体案件。 案件一方是老国企,涉及职工几百人;另一方是市场经济催生的民营企业。因为涉及切身利益,这家国企的职工多次到法院聚众群访,那家民营企业则有部分职工进京上访,还写信给许多部门反映情况。双方都对一审法院的判决不服,矛盾日趋激化。 案件上诉到省法院。二审期间,双方当事人聚集到省法院大门口,使该案合议庭感到巨大压力。 宋晓玉依照程序,多次接待双方当事人,耐心听取他们各自的主张及理由,找准问题焦点。她发现,在众多问题当中,老国企职工的安置是必须解决的难题,只要这个难题解决了,其他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宋晓玉和合议庭法官多方协调有关部门和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尽力解决老国企职工的工作着落和保险等问题,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也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排除干扰、隐患。最终,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宋晓玉和合议庭法官顶着压力,严格依法改判,纠正了一审判决在认定事实及适用法律中存在的错误。二审判决后,当事人双方都息诉罢访,没有产生任何不良影响。 市场经济的繁荣,也催生出大量各种类型的经济纠纷,一些新型案件之复杂,对法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于这种挑战,宋晓玉以对法律的精准理解和高超的庭审驾驭能力,公平公正,破解难题,让当事各方心服口服。 她曾审理我省涉外商事审判中首例信用证欺诈纠纷案件。该案属于典型的新类型案件,涉及多个法律关系和中外多方当事人,还与仲裁案件、刑事案件交叉关联,国际政治意义及经济利益重大,引起相关国家外交部门、我国有关部门和社会的关注。 该案所涉标的数额巨大,有很多以前没有涉及过的事实认定及证据采纳、法律适用等前沿新问题,对当前存有争议的涉外程序适用及实体认定具有一定的界定意义。 案件的各种证据装满了两大箱。宋晓玉一遍又一遍仔细审阅案卷,不放过一个细节。开庭后,庭审持续了整整一天时间。宋晓玉在法庭上详细核实证据,明晰各方观点,客观全面地还原事实真相,准确适用法律。案件审结送达后,各方当事人对法院的客观公正心服口服。 2014年,宋晓玉审理的一起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澄清并确立了相关市场竞争规则,成为市场竞争的一个典型判例。该案也成为我省首例庭审网络直播案件,拉开了全省庭审网络直播的序幕。 多年来,宋晓玉审理了大量疑难复杂、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对这些案件,既要保证质量,又要保证效率。她白天忙着接待当事人、开庭,晚上查阅案卷、写庭审提纲、制作裁判文书,每份裁判文书都有几十页,每年制作几十份这样的文书。 常年如一日的紧张忙碌,让宋晓玉少有时间陪伴家人,甚至在儿子临近中考时,都没能管他。一天,儿子忽然对她说:“我马上就要中考了,可你还这么忙,你就不能管管我吗,妈妈你真是太累了。”说完转身走了。宋晓玉好一会儿说不出话来,心里满是对儿子的愧疚。 宋晓玉用实干赢得了尊重和荣誉,她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第六届“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劳模),被最高法院授予“全国办案标兵”等称号,三次被省法院评为“十大办案能手”,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 2015年,又被省委授予“百姓喜爱的好官”称号。(河北法制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