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妈拉着刘学良的手,感谢他让自己一家人又和好如初。图/记者 刘文利 摄 身为唐山市路北区司法局果园乡司法所所长,刘学良整天为解决村里老百姓之间那些疙疙瘩瘩的事忙碌着。7月24日一大早,记者在果园乡司法所见到刘学良,他正要起身去马驹桥村回访王大爷,记者随同前往。 在马驹桥村,我们见到了村党支部书记孙相顺。在去王大爷家的路上,孙相顺打开了话匣子:“刘所事事都为咱老百姓着想,他不但精通法律,还特别明白农村这点事儿。他在果园乡所有村子最显眼的位置,挂出了他的电话号码,村民们打通他的电话,无论是咨询法律问题,还是求助调解纠纷,甚至只是说说心里话,他从来没烦过。说实话,我们这的老百姓离不开他呀!” 孙相顺向记者介绍了王大爷家的情况。王大爷是个倔老头,和儿子、儿媳关系不好,老伴去世早,他自己单过。今年5月,王大爷患病卧床,需要照顾,可儿子、儿媳就是不管,村里的民调员做工作不管用,于是请刘学良帮忙。任凭刘学良苦口劝说,王大爷的儿子、儿媳就是不听。刘学良动了“硬招”:给王大爷请医生、烧水、做饭,他全包了。到第三天,王大爷的儿子、儿媳坐不住了,来找刘学良:“刘所,谢谢您了,以后我们照顾好老人,您放心。” 说话间我们来到了王大爷家。王大爷起身握着刘学良的手,感动地说:“刘所,你是我的恩人啊!现在孩子们对我很好。” “王大爷,以后您的倔脾气也得改改啊!”刘学良微笑着说。 刘学良是2000年从部队专业到果园乡司法所的。在他看来,做好调解工作,最重要的是调解结果要圆满,不留后患。悟出这一道理容易,但当好一个“和事佬”,实在太难,更何况刘学良追求的是调解工作的最高境界。 果园乡地理位置特殊,在近几年的城市化进程中,全乡各村都在征地、拆迁、平改,围绕 “房子”和“地”产生的矛盾陡然上升。在果园乡边各寨一村,因征地补偿引起的纠纷就曾让村干部们头疼不已。几年前,村里老詹家的地一直让老王种着。环城水系工程占地后,听说7万元的补偿是给种地人的,老詹提出要领这笔钱,老王却认为地上附着物完全是他的,两家因此起了激烈的争执。对这件事的调解,刘学良并没有完全照搬法律条文,而是先打出了他最擅长的感情牌。他先是对老詹说:“你们两家关系原本就好,要是因为这点钱伤了感情,值得吗?”平复了老詹的怒气,刘学良转头又劝老王:“你这么多年种着人家的地,得的补偿也不能全占喽,应该适当给人家点儿。”如此反复,两家人最终都认可了刘学良提出的老詹两万、老王五万的解决方法。 除了“和事佬”的角色,刘学良还是各村的“救火员”。许各寨村党总支书记赵锦芝清楚地记得,2009年村子开始启动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当时有的村民观念落后,极力阻止土地流转等工作,村民刘某甚至用身体挡住施工机械,阻挠示范园修路。刘学良连日在村中奔走,帮助村委会说服“保守派”村民,同他们一起憧憬未来的美好生活,并帮助起草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土地转包协议、土地转租协议等。如今,许各寨村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远近闻名,村民们都因得到实惠而乐开了花。赵锦芝深有感触地说:“当初,要不是刘所到场‘救火’,我们村儿也许到现在还守着大庄稼过穷日子呢!” “多少张面孔从愤恨转为平和,多少个家庭从剑拔弩张转为冰释前嫌,有刘学良生活在百姓身边,党和群众的心更近了。”果园乡党委副书记刘丽娟说。 从事基层司法行政工作15年来,刘学良成功调解各类纠纷800余起,制作调解协议书300余份,帮助各村村委会和村民起草审查法律文书、经济合同600余份,涉及金额上亿元,被誉为10万村民的“贴身律师”、“和事佬”。因工作成绩突出,刘学良多次受到表彰,2015年3月,荣获唐山市“金牌调解员”称号;前不久,荣膺河北省“百姓喜爱的好官”。在刘学良的带动下,果园乡司法所成为深受群众拥戴的亲民机关,2013年成为河北省首批规范化司法所,先后荣获唐山市优秀司法所、先进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等称号,筑牢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河北法制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