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邦佐
通常认为,农民在政治上是保守的。翻检一些经典理论,这种“保守”已是定论。在中国,关于农民保守的理论判断,曾经也成为政治判断,成为国家政策的内在根据。然而,农村改革的发生过程和历史性成果,是农民强有力的回应。时至今日,改革已历经三十余年,国家关于农民的话语体系已经有重大转折,“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成为响亮的政策口号。 显然,改革的现实进程挑战甚至颠覆了传统的理论判断,起码,人们不能再笼而统之地动辄指责农民“保守”“落后”。检视改革以来的中国剧变,于经济而言,农业家庭承包由农民开辟;于政治而言,村庄直接选举也由农民开辟;于社会而言,农民的诉求表达顽强而有力,新的利益协调机制正在发育。纵观当下中国,方方面面都可发现农民挑战旧体制、解决新问题、建立新制度的艰苦努力和辉煌业绩。农民已经并正在继续展示了巨大的历史创造力,推动了中国的改革。由此而言,农民不仅不是社会变革中的保守力量,而且是奋发有为的能动力量。 当下中国的政策制定和学术研究,需要调整观察农民的基本思路,不应该总是用先进还是落后这样的视角去看农民,包括也不应该总是用这样的视角去看其他社会群体。把关于国外农民的判断照搬到中国农民头上,把关于过去农民的判断照搬到当代农民的头上,且不说既有判断未必正确,即便正确,如此套用也有问题。 从另一个角度看,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原本是无法用先进或落后来表述的,也不应该用先进或落后的思维去推断想象。比如说,农民为了吃饱饭而坚持分户种地,这种表现是很难用先进或者落后来表达的。总不能说,一切听从安排就叫先进,有了自己的主张就叫落后。这样的逻辑显然无法成立。问题在于,他们有没有主张这些权利的权利,如果有这种权利,那么,无论怎样说都不应该由此而指责他们“落后”。因此,不论是决策者,还是研究者,大可不必为先进或者落后的问题而纠结。 权利也许是更好的观察角度,包括经济的权利、社会的权利、政治的权利等。或者说,农民是先进还是落后不重要,重要的是农民是否应该有这样的权利。晚近以来,中国农民主张自己的权利,成为冲击既有制度体制的有生力量,或者说成为改革的推动者,这应该成为观察思考农民问题的重要角度。从这个角度看,对传统的“农民保守论”需要做出理论的检讨批判。在过往的改革经验总结和农民研究中,这种检讨批判还非常不够。中国的改革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农民的改革,中国的农民在一定意义上成为改革的农民。(北京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