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龙在中康韦尔“智慧环境”云中心监测空气质量实时变化情况。 采集云端的“智慧”之果 ——陈龙与中康韦尔“智慧环境”云中心 2015,经济步入新常态,新兴产业茁壮成长。创客涌现,创意涌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时代强音。河北日报《新商界》周刊开辟《“双创”人物志》专栏,寻找各行各业的创客精英,聚焦我省转型升级的新生力量。记录精彩故事,激励更多人投身创业创新,追寻人生梦想。 5月8日,保定市环保局与河北中康韦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智慧环保”战略合作框架协议。IBM中国研究院和中科院的相关专家作为中康韦尔的合作方出席了签约仪式。 从4月23日记者采访之后,中康韦尔CEO陈龙几乎一直“在路上”:去北京,同中科院戴汝为院士商谈申报国家级科研成果鉴定的事儿;去深圳,继续就“智慧环保”项目中的硬件采购同厂家商谈;去河南,寻找合作方,用更丰富的手段采集空气质量数据……此次签约让他在保定稍作停留。 奔波是陈龙生活中的常态:新买的车,两年跑了10万多公里,里程直追出租车。他最常去的是北上广深,不管多远都喜欢开车去,因为到了那里还要跑很多地方。 中学毕业后从定州老家出来打工,2006年注册公司从事医疗器械销售,今年38岁的他一直跋涉在创业的路上。最令他刻骨铭心的,就是创办河北中康韦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的这4年。 科技“白丁”追梦智能环保:那些“小水滴”在地图上闪闪烁烁 在位于保定电谷大学科技园的中康韦尔“智慧环境”云中心,15块大型液晶显示屏拼接成的巨大监控屏上,许多“小水滴”在地图上闪闪烁烁。它们标志着分布在保定市的各个监测站点,随着空气质量的不断变化即时更新数据,并根据污染程度呈现不同的颜色…… 这是一套智能环保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对前端采集空气质量数据的在线动态监测,结合当地地形、气象等各种环境参数定时计算,做出72小时之内的空气质量变化预警。去年开始,在北京APEC会议、全国两会以及奥委会到京考察期间,还有元旦、春节等重要节日,它为保定市政府提供了空气质量预测服务。 保定市环保局调研员赵晋民告诉记者,从过往的预测结果看,趋势基本准确,对于全市环境管理工作有实用参考价值。“比如是否需要采取应急措施,应启动什么级别的应急响应,都会和预测结果直接相关。”同中康韦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之后,双方将共建“智慧环保联合实验室”,探讨环境污染预测及防治等相关科研内容。 赵晋民说,他们是去年年初才发现,在保定市本地居然有这样一家智能环保领域的民营公司。更令人意外的是,这家小公司竟整合了国内外一些高层次技术力量,同中科院、中国气象科学院、IBM等机构合作开发产品。 这也正是陈龙最感到自豪和自信之处,“环境治理当中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已成共识,国内同行不少,但像我们这样高层次的集成式开发并不多见。” 一个堪称“科技白丁”的创始人,一家用“名不见经传”来形容都显得奢侈的初创公司,是怎样“整合”那些高居“云端”的业内顶级资源,完成这项“蚂蚁与大象牵手”的合作? 说服院士的关键15分钟:平时的口吃一点儿都没发作 “创业者在出发时不一定十分清楚自己的目的地,可能只是一个方向。正确的方向会带领你到对的地方。”陈龙说,他最初的方向其实是医院手术室的空气监测。2011年,他发现自己代理的手术室、ICU设备中尽管有空气净化装置,却并没有证明效果的手段,进而他又了解到,所有医院都无法监控手术室空气质量,而这一点对降低术后感染率非常重要。他带着问题参加了当年年底的河北省感染控制年会,得到了与会专家和医院感控部门负责人的一致肯定。 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没有比确定需求更令人兴奋的事了,陈龙立即着手组建新公司。就在此时,雾霾开始成为广受关注的“关键词”,于是顺理成章,2012年12月27日,陈龙成立河北中康韦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大气环境自动化监测及大数据平台的建设。 然而,对于一家初创公司,这个庞大的课题像飘在天空的雾霾一样难以捉摸。陈龙组建了一个将近20人的专业团队,从保定当地的大学一路找到北京的北邮、清华,一年多匆匆滑过,3000多万元砸进去了,却连最基础的数据采集关都没能攻克,“传感器是数据监测设备中最核心的部分,但国内生产的传感器测出来的数据飘忽不定。” 最一筹莫展的时候,陈龙听人说,这个领域国内公认顶级专家中科院的戴汝为院士要去秦皇岛参加活动。他迅速追过去,在会议的间隙要求戴院士给他15分钟的交流时间。 “那天我发挥特别好,平时的口吃一点儿都没发作,结合着PPT把我们的想法和已经做过的努力还有困境介绍得特别到位。”陈龙笑道,戴院士痛快答应给予帮助,除了认可他的思路之外,恐怕也多少被他这个外行一掷几千万的“豪举”打动,“我至今记得他当时吃惊的表情。” 戴院士的加盟让硬件部分的研究突飞猛进。他们跑遍美国和以色列,采购回各式各样的传感器,在实验室进行集成和测试。用时将近一年,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硬件部分研发成功。目前产品还在持续优化,已经升级到二代。 936万元订单打动IBM:调集全球12个研发中心的一半“参战” 在整个系统中,硬件设备只是数据采集和传输的基础,开发最科学的计算模型支持下的数据分析及方案生成的软件同样重要。有了以往的经验,陈龙依然选择“找业内最牛的人”,他认为这是最不走弯路的快捷方式。 2013年初,陈龙费尽周折找到IBM北京一个研发中心前台的电话,拨过去还没来得及说清意图,就遭到了拒绝。他锲而不舍地联系了不下10次,才得到一个和某高管面谈的机会。这次,超常发挥的演讲只换来了那位IBM中国研究院副院长的个人欣赏,直到陈龙拍出936万元的项目订单,IBM方面才终于肯正视这个来自小地方的小人物,相信他真的是想做件大事情。 耗时两年多,IBM调集了全球12个研发中心当中的6个全力参与,完成了中康韦尔的“智慧环境”云中心建设。今年4月3日,陈龙接待了IBM全球能源与公共事业部总经理一行,“接下来我们将会在环境领域的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继续更高层次的合作,正式的签约仪式将在一两个月内举行。” 历时4年,投资超过6千万,今天的陈龙已看到成功的曙光,但每一次回首都充满了失败、质疑和无助。“最难的时候是2013年前后,钱花出去好几千万,产品还是镜中花水中月”,陈龙说,他习惯每天在公司楼下晨练,“有三次,没有任何起因,走着走着眼泪哗一下就淌得满脸。” 不惧怕现实与梦想的距离,站上云端采集最顶级的“智慧”之果;战胜每一次的绝望,相信雾霾背后必有一缕最美的阳光。陈龙用行动诠释着创业者的“坚持”二字如何书写。(河北新闻网)
|